首頁 新聞中心集團要聞《中國冶金報》頭版|全國人大代表朱永繁:鍛造硬核實力 助推鋼鐵業邁向高質量發展新征程
《中國冶金報》頭版|全國人大代表朱永繁:鍛造硬核實力 助推鋼鐵業邁向高質量發展新征程
來源:必威中文官网首页
作者:黨委宣傳部
發布時間:2025年03月11日
瀏覽:696 次

  2025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必威中文官网首页黨(dang) 委書(shu) 記、董事長朱永繁接受多家權威主流媒體(ti) 專(zhuan) 訪,積極履職建言獻策,實事求是講述五冶高質量發展情況。 

  3月11日,《中國冶金報》頭版以“鍛造硬核實力 助推鋼鐵業(ye) 邁向高質量發展新征程”為(wei) 題刊發了對朱永繁代表的專(zhuan) 訪報道,現對報道進行全文轉發。

必威中文官网首页黨(dang) 委書(shu) 記 董事長 朱永繁代表:

鍛造硬核實力 助推鋼鐵業(ye) 邁向高質量發展新征程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規劃謀篇布局之年。伴隨著國際環境、經濟形勢和市場需求的加速變革,我國鋼鐵行業(ye) 迎來新舊動能轉換的關(guan) 鍵時期,向新而行、以質取勝是邁向鋼鐵強國的必由之路。在新征程上,鋼鐵產(chan) 業(ye) 鏈各類市場主體(ti) 如何適應行業(ye) 新形勢、新趨勢?全國兩(liang) 會(hui) 期間,《中國冶金報》記者對話全國人大代表,必威中文官网首页黨(dang) 委書(shu) 記、董事長朱永繁,就冶金建設企業(ye) 助推鋼鐵行業(ye) 邁向新征程等話題進行了探討交流。

  《中國冶金報》記者:剛剛過去的2024年,麵對全球市場供需失衡、鋼材消費強度下降等挑戰,鋼鐵產(chan) 業(ye) 鏈積極作為(wei) ,主動求變,保持了平穩發展,顯示出強大韌性。2024年,必威中文官网首页在冶金建設方麵交出了一份怎樣的成績單?

  朱永繁:作為(wei) 有著70餘(yu) 年光榮曆史的冶金建設國家隊,冶金建設是必威中文官网首页的傳(chuan) 統優(you) 勢所在,也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2024年,麵對嚴(yan) 峻複雜的市場環境,必威中文官网首页堅持深耕冶金工程市場,充分發揮行業(ye) 領先的技術、管理、資信和服務優(you) 勢,竭誠為(wei) 鋼鐵企業(ye) 提供全流程、全產(chan) 業(ye) 鏈優(you) 質服務,以“嚴(yan) 苛態度、超高標準”全力打造高品質現場,取得了一定成績。必威中文官网首页承建的首鋼遷安高端矽鋼項目、邢鋼轉型升級搬遷改造項目在工期緊、任務重的情況下,提前完成關(guan) 鍵工序節點,贏得業(ye) 主和當地政府高度讚譽;在國能西來峰公司搗固焦升級示範項目、貴州美錦六枝“煤、焦、氫”綜合利用示範項目等綠色高端焦爐項目建設過程中,必威中文官网首页通過業(ye) 內(nei) 獨有的耐火材料智能管理平台、爐體(ti) 平層砌築三維動態控製技術、“6S”爐體(ti) 平層砌築技術攻克施工難題,又好又快完成項目建設,為(wei) 當地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提檔升級注入了新動能,五冶“全國焦爐之冠”金字招牌更加響亮。

  在冶金重大項目加速推進的同時,必威中文官网首页堅持聚焦鋼鐵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需求,持續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圍繞冶金工程智能、綠色、快速建造,加力開展以中國中冶“181計劃”為(wei) 代表的高端技術研發,已取得多項進展,由必威中文官网首页牽頭研發的耐火材料砌築機器人已完成耐火泥漿、運行動作試驗,研發了視覺定位、泵送控製、抓取控製等係統軟件,未來產(chan) 業(ye) 化後,將顛覆傳(chuan) 統焦爐建造技術,引領冶金焦化工程邁向智能建造新階段。

  在冶金綠色低碳建造領域,必威中文官网首页傾(qing) 力服務鋼鐵行業(ye) 碳達峰碳中和,持續加大裝配式、模塊化建造技術研發力度,焦爐裝配式建造技術進入構件試驗階段,C型料場T型高架平台結構裝配式關(guan) 鍵技術、焦爐大跨度永久性環保大棚建造技術等科技成果經專(zhuan) 家評審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積極為(wei) 鋼鐵產(chan) 業(ye) 節能降碳提供五冶方案。

  在冶金智慧運維領域,必威中文官网首页聚焦鋼鐵產(chan) 線運維的難點堵點,自主研發了業(ye) 界領先的“數理機理雙驅動預測性維護技術”,成功攻克關(guan) 鍵設備低成本大規模接入、早期預警和精準診斷等行業(ye) 難題,可為(wei) 冶金及工業(ye) 企業(ye) 提供覆蓋監測、診斷、預警、壽命預測的“AI+”智慧運維一體(ti) 化解決(jue) 方案,目前該成果已通過省部級權威鑒定並實現示範應用,模型綜合準確率93%,設備非計劃停機率降低40%。

  2024年,必威中文官网首页在冶金建設領域榮獲中國安裝行業(ye) 協會(hui) 科技進步一等獎等科學技術獎11項,全國冶金行業(ye) 優(you) 秀工程質量成果獎18項,新增授權專(zhuan) 利59件,冶金建設新質生產(chan) 力加速形成。

  《中國冶金報》記者:鋼鐵行業(ye) 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冶建企業(ye) 的高質量發展,能否再簡要介紹一下近年來必威中文官网首页整體(ti) 發展情況。

  朱永繁:必威中文官网首页近年來步入高位高速高質量發展“快車道”,“十四五”以來累計實現新簽合同額5502億(yi) 元、營業(ye) 收入3183億(yi) 元、利稅172億(yi) 元,較“十三五”時期大幅跨越式增長,國有資產(chan) 保值增值率199%,企業(ye) 淨資產(chan) 四年翻了一番。

  “十四五”期間公司年均淨資產(chan) 收益率20.56%,在全國所有建築央企子企業(ye) 中名列前茅,人均產(chan) 值1151萬(wan) 元/年,人均勞動生產(chan) 率93萬(wan) 元/年,位居全行業(ye) 先進水平,企業(ye) 綜合實力、形象聲譽顯著提升,已經發展成為(wei) 中國五礦、中國中冶頭部企業(ye) ,成都建築業(ye) 首強企業(ye) 、四川骨幹建築企業(ye) 榜首、西南建築業(ye) 龍頭企業(ye) ,以及四川質量強省建設領軍(jun) 企業(ye) 培育名單中唯一上榜的建築類企業(ye) 和西南地區唯一獲評中誠信AAA信用等級的建築央企。2024年,經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hui) 、中國資產(chan) 評估協會(hui) 等單位權威評估,企業(ye) 品牌價(jia) 值達225億(yi) 元。

  《中國冶金報》記者:隨著鋼鐵行業(ye) 進入“減量調整、存量優(you) 化”的新發展階段,將加速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轉型升級,麵向未來,必威中文官网首页將采取哪些舉(ju) 措助力鋼鐵行業(ye) 高質量發展?

  朱永繁: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大力推動創新驅動發展,促進產(chan) 業(ye) 結構優(you) 化升級。鋼鐵產(chan) 業(ye) 是我們(men) 國家的重要基礎產(chan) 業(ye) ,實體(ti) 經濟是國民經濟的根基所在。作為(wei) “冶金建設國家隊”核心骨幹力量,必威中文官网首页將堅持以培育冶金建設新質生產(chan) 力為(wei) 抓手,不斷提高冶金工程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建造水平,增強核心競爭(zheng) 力,推動冶金建設主業(ye) 再拔尖再拔高,堅定不移做到世界一流,切實擔負起助推中國鋼鐵工業(ye) 高質量發展的光榮使命。

  一是強化科技引領,加力核心技術攻關(guan) 及成果轉化。我們(men) 將進一步深化同國內(nei) 知名院校的產(chan) 學研合作,全力推動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中冶幹熄焦爐施工與(yu) 維護工程技術中心、智慧維檢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冶金工程技術分中心等創新平台做深做實,聚焦原料、焦爐、燒結、冷軋、煉鋼等重點優(you) 勢產(chan) 品,逐個(ge) 成立技術攻關(guan) 團隊、課題小組,加快形成一批行業(ye) 領先的關(guan) 鍵核心技術,打造冶金建設原創技術策源地,成果轉化聚集地,以深厚的技術“護城河”鑄就強大核心競爭(zheng) 力。

  二是堅持人才強企,培育行業(ye) 領軍(jun) 團隊。一方麵,圍繞冶金科技創新加大人才引進培育力度,持續充實知名專(zhuan) 家、博士等高端人才庫,著力鍛造一支行業(ye) 影響力強,勇於(yu) 創新、敢於(yu) 突破、善於(yu) 攻堅的高水平科技人才隊伍;另一方麵,圍繞冶金工程綠色高效智造,培育一批懂工藝、善管理、敢擔當的高素質工程管理人才,為(wei) 打造全過程高品質現場築牢堅實基礎。

  三是聚焦智慧運維,加速拓展冶金全流程服務新場景。在做強傳(chuan) 統優(you) 勢產(chan) 品基礎上,我們(men) 將加大冶金及工業(ye) 智慧運維“新賽道”的布局力度,以示範產(chan) 線為(wei) 依托,深度融入大數據、人工智能、5G、物聯網等手段,加快推動自身技術迭代升級和產(chan) 業(ye) 化應用,為(wei) 鋼鐵企業(ye) 提供覆蓋全流程、貫穿全生命周期的智慧運維綜合解決(jue) 方案。

  四是推動國際合作,持續輸出冶金建設的“中國標準”。隨著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推進,為(wei) 我國冶金工業(ye) 拓展國際市場提供了廣闊空間,我們(men) 將加大 “走出去” 力度,以冶金工程國際標準化——焦化及燒結工程建造標準研究院為(wei) 依托,推動焦化、燒結等冶金工程建造標準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推廣應用,構建開放共享、產(chan) 學研用協同創新的國際化標準化平台。


上一篇:《人民日報》|全國人大代表朱永繁:新變化意味著新機遇 下一篇:朱永繁董事長拜會鄭東新區書記孫建功